無人倉的概念早在2016年就已被企業提及、布局,2017年底開始,各大快遞公司、電商物流、外賣平臺開始談論物流科技落地的問題,某些地方政府也對此放開了政策,比如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物流配送“無人車”“無人機”的試點落地和路權、空權,順豐、京東、菜鳥、餓了么等都在嘗試,都想要從概念落實到實處。
到了2018年,物流新能源車、物流配送無人卡車(輕卡、重卡)、升級版的無人配送小車、無人倉與無人配送小車、無人機的無縫對接等開始真正的去落地。雖然因為國家基礎設施和人文素質認知的問題,實施起來困難重重,但是像順豐、京東、菜鳥、蘇寧、圓通等還是在不斷的嘗試,并且也在尋找突破點,布局海外市場。因此,億歐認為2018年是物流企業科技真正落地實施的關鍵年。
物流表現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是社會的基礎設施之一,在億歐尋訪的企業和參加的活動當中,不論是傳統企業還是新興企業,很多人都說科技落地實施的過程是一件很難的事情,資金也是個問題,甚至有人稱“可能不太現實”!
為了解答物流行業的疑惑,在8月24日億歐舉辦了“科技落地 物鏈未來----GIIS 2018物流產業創新峰會”,峰會匯聚了物流信息化、快運、同城、供應鏈、電商物流、機器人、資本等各界大佬和諸多媒體,以“科技落地 物鏈未來”為主題,以“物流科技落地”為討論方向,就傳統物流企業、制造企業在物流科技應用場景及實操、物流科技新暢想等議題,攜行業人士一同探討新機遇下物流科技如何更好落地及發展走向。
億歐在此總結了峰會期間,各界大佬在演講中所分析的物流科技落地所存在的行業問題,以及物流科技落地在未來行業中的發展變化趨勢。
物流科技落地所呈現的5大問題、挑戰
【傳化智聯副總裁項天成】:中國的供應鏈或者制造業的改革相比于西方歐美國家而言,還是處在第三個階段,這三個階段包括:研發、制造生產、營銷。中國屬于資源和人力密集型的國家,這些是核心競爭力,制造生產環節是主攻方向,所以中國的企業想向兩頭發展。但為什么中國不能兩頭發展?其中很大一個制約因素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不足,在這其中物流又是一個非常大的制約因素,需要大大加強。
【曠視艾瑞思總經理彭廣平】:智慧倉未來的挑戰是什么?坦白來講,見了很多倉之后,發現對業務了解特別深的人不太懂技術,懂技術的又不太理解業務場景,或者對業務場景理解的沒那么深刻。智慧倉未來的挑戰就是如何深刻理解業務場景,用合適的技術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條件下,能讓客戶高效運營倉儲。
【蘇寧物流研究院副院長欒學鋒】:物流科技落地的關鍵在于“靠譜”,也就是說,它必須要具備人所能夠做到的各種各樣的靈活性,必須要把這個貨送掉,而不是說機器人到顧客樓下,而顧客不在家,或者門敲了半天沒開,發了短信等半個鐘頭,不能一直等著你。那怎么樣去讓這些更加靠譜,怎么樣去推動我們的技術更好在真正的生產中發揮作用?第一,硬件+軟件的標準化;第二,自動化設備的投資要剛柔相濟。
【維金創始人兼CEO俞強華】:物在空間上的流動、在費用方面的交換是非常復雜的。物流跟電商不同,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。信用本身交換非常重要,物流行業相比電商、相比制造、相比其他的行業,跟金融的結合在先天上有更多的機會。今天的賦能跟連接在互聯網行業、物流行業非常的普遍,但怎么樣能把這些能力不僅自己擁有,而且很簡潔往自己的上下游、往自己的客戶輸出,這會有很多的挑戰。
【億歐智庫研究院院長兼副總裁】:以3-5年為界限,配送端設備,運送端設備,機器人與自動化,新能源車,無人機等將逐步成熟。而無人卡車、3D打印、人工智能的充分運用還需要較長時間。物流科技的落地正在逐步發生,對于不同類型公司,需要理清自己的角色,需要知道自己的重點應該是在什么角度。
科技落地,技術驅動+協同創新是未來發展大方向
【圖森未來聯合創始人兼COO郝佳男】:自動駕駛真正落地,需要五大元素:
①技術的精進;②在研發方面真正進行突破;③非常完整的產業鏈和雄厚的資金支持;④人才儲備能力,擁有冒險精神、專業技能的人;⑤在產業鏈之中我們要整合多方資源,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。
【怡亞通副總裁邱普】:現在供應鏈大概是有四種類型的平臺,即整合了生產和流通供應鏈的方式、提供綜合服務的方式、交易平臺的方式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。未來物流和供應鏈邊界會越來越模糊,大家的內涵會越來越聚焦,都是做什么的?都是以整合共享協同創新為宗旨推動全行業的發展,物流是供應鏈的基礎。
【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】:在整個物流過程中尤其是在運輸的過程中,以后我們所有的運輸裝備無論是車廂還是卡車,還是一個單獨的箱子,所有的運輸裝備,運輸單元都會因為安全和效率的問題,從功能機變成智能機,這個過程我相信在未來的三到五年會不可逆轉的發生。
【點我達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謝新宇】:在新零售背景中,末端物流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,末端物流的發展會有四大趨勢:分別是運力即時化,管理智能化,交付多樣化以及配送無人化。未來十年,物流公司一定是科技公司,未來十五年,科技物流公司一定要是機器人公司。
【運滿滿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徐強】:作出五點預測,希望在明年的億歐會議上得到驗證:
①在智慧物流領域,我判斷在2018年底、2019年初時會出現兩到三家的超級獨角獸,也就是說估值超過百億美金的企業;②自動駕駛在國內會正式開始路測,因為現在像北上廣深都發放了無人駕駛的路測牌照,像我們的商品車、自動卡車也可以完成路測;③資本的并購,資本的力量,資本的驅動,很多的企業和行業都在不斷地發聲當中。但是我判斷,真正大規模的并購才剛剛開始,這個行業會逐漸地更加集中;
④行業的勢能。中國已經具備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勢能,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把這種勢能向周邊的國家去傳遞,特別是國家在大力倡導的“一帶一路”的沿線國家,企業都會把走出去作為今后的一個重要的戰略;⑤巨頭搶人,人是最重要的資源,是最具有價值的戰略資源,人才是智慧物流領域的企業跟互聯網巨頭之間爭奪最主要的戰場。